古代官员为什么要辞官回家 古人主动隐退的根本的原因是什么

时间: 浏览:加载中...

  很多人都不了解古代官员辞官的事情,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。

  古代官员,如果一辈子没有被罢过官,或者辞过职,那都不好意思见人!春风得意时,上几年班,不高兴就甩印走人,甚至有的一辈子都不愿意做官,躲到乡间僻野,天天一觉日上三竿。

image.png

  这种生活状态,让今天的人们羡慕得只想哭:老子天天累得像头驴,都躲不过雪片般的账单,他们凭啥这么悠闲?难道古人的书里真有“黄金屋”,真有“颜如玉”?

  要弄清楚这个问题,首先要知道古代的经济环境,和现代的区别,可以用一句话说明:古代是自给自足的农耕经济,生活成本极低;现代工业文明带来物质丰富的同时,副作用就是生活成本的提高。

  中国从夏商之后,就进入农业文明时代,一直维持到辛亥革命,历时三千年。农耕文化最大的特点,就是封闭式的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,社会关系单一,相互依赖性差,生活成本低。

  占据社会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农民,以种地为生,通常5—10口之家,有几十亩地,一个壮劳力,就可以完成粗放式的农业耕作。那时候的产量虽低,但是正常年份的产出,足够一家吃饱,还能有一些结余,以备灾年。

image.png

  除了粮食外,房前屋后会种一些蔬菜,养一些家禽牲畜,荒山坡种几棵桑树,养点蚕。男人种地,女人织布操持家业,吃饭穿衣不成问题,无需外界交换。

  农耕文明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,围绕土地的定居生活。定居的流动性差,它带来两个好处,有块地自己盖房,世代居住,房产支出成本低;同时也不需要支付大量的交通费。

  衣食住行占了古人七八成的支出成本,这些都可以通过自给自足解决了,所以,古人即使兜里没有一分钱,照样生活得很好。

  今天是工业文明时代,分工的精细化,导致相互之间的依赖性增加,需求向纵深发展,虽然得到的服务越来越贴心,可是生活成本也必然越来越高。基本上我们每一个人,早上一睁眼就面临每天数百,甚至数千的债务。

  正因为古人以土地为命根,所以官员们上班后,第一件要做的事,就是把俸禄寄回老家,购置地产。这就是历史上,一自称官员为“士族地主阶级”的原因。

  古代土地贵不贵呢?差距很大,各个朝代不一样,丰年和灾年价差十倍以上。比如嘉靖年间,平常一亩地10两银子,灾年1两银子就可以买一亩地,而丰年20两未必买得到。

  官员俸禄什么水平,够不够置办地产呢?差距也很大。官员待遇最好的宋朝,宰相级别的官员,折合人民币,年薪至少2000万,县令也有200万之巨。也就是说,在宋朝,一位县令一年的年薪,买一两百亩地不成问题。

  待遇最差的明朝,一品官员年薪约30万,七品官员约3万。很显然,一位县令的收入,放在今天就是贫困户。在古代,这些薪水支付一家人的基本生活费,问题不大,买的根本不可能。

image.png

  不过,明朝皇帝也意识到官员俸禄太低,所以除了年奉外,还有大量补贴,远远超出工资部分。所以,在明朝,官员置办地业也不成问题,只是数量远不如其他朝代。

  综合来看,一名官员一年的俸禄,置办10亩地问题不大,几年下来,就可以成为拥有几十亩地的“有产阶级”,甚至小地主。

  有了这些土地作支撑,官员们即使离职,回到家乡靠自给自足,生活不成问题。

  假如混到中高级别官员,可能一年的收入就能成为中型地主。加上年节恩赏,和皇帝的其它赏赐,即便一名清官,几年积攒下来一辈子不做官,也足可以活一辈子了。

image.png

  以上是古代官员们,能够在辞职后正常生活的物质条件:自给自足的低成本生活方式,和在职期间俸禄可以置办一些地产。

  更重要的是精神层面,我们跟古人不一样的地方,最本质的差异,就在精神层面。

  按我们今天的生活态度,即便我们一年赚够了一辈子的基本生活费用,有几个人敢辞职去过隐居式的耕读生活?一定是在欲望的刺激下,想赚更多钱,不光不会辞职,还会削尖脑袋往上爬,恨不得活得比皇帝好,恨不得把下辈子的钱都赚够了。

  古人难道不知道钱多可以过好日子?显然不是,能促使他们主动隐退的根本,不在于物质条件,而是精神需求。他们懂得“止”,满足了基本条件即可,甚至很多人连基本条件都不具备,就过起了有上顿没下顿的隐居生活。

image.png

  比如庄子,穷得四处跟人借米下锅,却不肯接受楚王的宰相任命。比如陶渊明,在别人救济下生活的他,却写出了不朽诗篇。光武帝刘秀有一个同学兼好友叫严光,刘秀四处张榜“抓”他,把他强行带到京城,请他出来做官,严光坚决不就,弄得刘秀害了一辈子单相思。

  古人为什么能做到甘于清贫?答案就在“耕读”的“读”字,“耕”是基本生活条件,“读”是自我修炼,“读”又让“耕”超脱于生存的本源,变成了生活的情趣。所以,古代到处充斥着安贫乐道的精神巨人!

image.png

  我们今天都物质化了,很多人粗鄙地认为传统文化都是垃圾,于是把宝贵的精神财富丢失,把自己扔进永无休止的物质追求黑洞,活成了陀螺,活成了物质的俘虏,活成了活僵尸!

  所以,不要说古人比我们幸运,他们生活成本低,即便让你回到古代,你也未必能过上古人悠闲的生活,根子还是在于,你能不能让自己的精神世界足够强大!

  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源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。

点击查看 历史解密 更多内容

猜你喜欢

  • 古代官职辨析:太子太师与太子太傅的职责异同

     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,太子作为未来的皇帝继承人,其教育和辅导备受重视。为此,古代设立了特殊的官职——太子太师和太子太傅,他们主要负责太子的教育和道德培养。..

    古代官职辨析:太子太师与太子太傅的职责异同
  • 探索古代官职参知政事的品阶

      中国古代官制源远流长,官员的品阶制度严格而复杂。在唐朝时期,官阶被分为九品,每品又分正、从,共计十八个等级,即所谓的“九品中正制”。这一制度为后世多个朝代..

    探索古代官职参知政事的品阶
  • 古代官员的工资领取方式

      在现代社会,我们每个月都会通过银行卡收到工资。那么,在古代,全国各地的官员没有银行卡是怎么领工资的呢?本文将带您了解古代官员的工资领取方式。  一、实物俸..

    古代官员的工资领取方式
  • 古代官员退休生活揭秘,生活是什么样的?

      在古代,官员们的退休生活是怎样的呢?他们是如何度过晚年的?本文将带您了解古代官员退休生活的一些真实情况。  一、退休年龄与待遇  在古代,官员的退休年龄一..

    古代官员退休生活揭秘,生活是什么样的?
  • 古代官员为何选择槐树自杀?揭秘其中的原因

      在中国古代,有一种神秘的自杀方式,那就是选择槐树自杀。这种现象在古代官场中尤为常见,让人不禁好奇,为什么古代官员会选择槐树自杀呢?这其中又隐藏着怎样的秘密..

    古代官员为何选择槐树自杀?揭秘其中的原因
  • 古代官员守孝三年,回来的时候官职还在吗?

      从汉朝开始,中国历代王朝便是以孝道治理天下,科举制度出现以前,孝道是选拔官吏的重要标准。无论是两汉的举孝廉,还是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,孝顺都是一项重要的选..

    古代官员守孝三年,回来的时候官职还在吗?
  • 揭秘:古代官员退休后为什么不留在当地呢?

      在很多影视剧中经常看到某某官员向皇帝上书请求告老还乡,皇帝恩准后,拖家带口就往家乡赶,或者退休了、不受皇帝重用了,往往向皇帝请辞告老还乡。例如王翦当年要6..

    揭秘:古代官员退休后为什么不留在当地呢?
  • 古代官员平时读啥书?为何他们钟爱法律书籍呢?

      古代官员平时读啥书?很多人都会想到四书五经,但实际上,他们读的是法律。  古代不是法治社会,但法令之多却如汗牛充栋。汉武帝时各种法律就达359章,死罪有一..

    古代官员平时读啥书?为何他们钟爱法律书籍呢?
  • 古代官员多少岁才能退休?能提前退休吗?

      古代官吏的退休制度  在古代,说起退休制度,那仅限于官吏。在《春秋公羊传》中说:“退而致仕”,这个“致仕”就是还俸禄、职位于君主、退休养老的意思。古代的官..

    古代官员多少岁才能退休?能提前退休吗?
  • 古代官员被刺杀朝廷会有什么举措?古代刺杀频繁吗?

      古代官员被刺杀朝廷会有什么举措?古代刺杀频繁吗?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。  我们经常会在电视剧里面看到,有一些朝廷派出去办事的官员,半路遭遇了..

    古代官员被刺杀朝廷会有什么举措?古代刺杀频繁吗?